琴学传播
当前位置:首页 > 琴学传播 > 我与古琴我与古琴
与琴相知,缘定今生
2018年08月21日 | 点击数:1773
与琴相知  缘定今生
      我叫筱晨,原名陈阳明,毕业于南昌大学艺术学院。七岁的我就已开始学习中国民乐古筝,15年的时间从未间断。但随着年龄慢慢增长,我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表现有了更进一步的思索……

      我从小喜欢历史,在看书的时候经常看到许多书中都会提到“琴”这个字……后来得知,琴,乃中国文人四艺之首,琴文化始终贯穿着中国历史,琴曲、琴谱、琴派、斫琴等都是代代相传的。记得那是读大学的第一个长假,我在亲戚的引荐下,在郑州的一家琴馆里见到了真正的古琴,同时我也第一次听到了古琴的声音,空灵、美妙得很…这也勾起了我从小对书本上关于“琴”的记忆。但我与古琴真正结缘是在2014年的夏天……



      那一年,我遇到了我的恩师海月先生,当时我就被师父的琴声打动了。只记得听师父的琴声,在炎炎夏日中我的内心却无半点躁动之感。师父的琴声与我之前听到的琴声很是不同,闭目听之,每一曲都很有画面感,琴声深入心底,带给我一种非常平静舒适的感受。睁开眼睛去看时,师父的琴容端庄大气,抚琴之手型优雅美观,真可谓是赏心悦目。更打动我的,是在酉民琴坊见到斫琴师杨酉民先生斫制的高端收藏级古琴,杨先生的琴以唐琴为典范,外观上的亚光退光做旧技术配上古典混沌式,彰显出古朴大气的特点音质上高音清亮,低音浑厚,上、中、下三准的走音余韵非常悠长,声音仿佛从远古透来又溢向远方而去……从外观到音质无不透露着古风古韵。我由此明白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了……



      有幸成为海月师父的弟子之后,师父不仅传授于我诸多梅氏广陵传承名曲,也使我能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到真正高端收藏级的古琴。于是乎,我亦下定决心坚定不移的跟随海月师父的步伐前进,铭记恩师教诲,在古琴的道路上坚守传承着!

       当然,习琴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既磨炼琴人的心性,又提升琴人的智慧。我虽有幸较早跟随师父习琴,略得梅氏广陵手法之真传精髓,但年龄阅历尚浅的我在与同门师兄妹雅集交流时,相同曲目体现出来内心积淀的差距使我逐渐明白,古琴不仅在于其曲面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呈现,通过手法来表达意境,才会有画面感。数年习琴的经历使我懂得,真正的古琴是悦己不悦人的,所以需要抚琴者拥有沉静的内心,就像师父经常引用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句,无声的韵律更为真切。



      海月师父也经常教导我说:习琴是需要去思考需要去感悟的,真正的灵感来自于弦外之音,琴与书、画、诗、茶、香、花、太极等都是匹配和合的,练到一定阶段时需要去触类旁通。确实如此,古琴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一件文人雅器,是中华传统的文化符号,与琴相关的所有文化都是数千年积淀传承下来的,都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接触古琴越多,琴对我的智慧提升越高,这也越发激起了我深入研习梅氏广陵派古琴的兴趣。
      海月师父亦经常说做人应“水低为海,人低为王”,低调抚琴低调做人是师父的座右铭。通过数年间与师父的相处,我深刻理解了什么叫抚琴见性。抚琴的境界就当如海月师父这样平静而不争、平和而寡欲。师父的琴风一直是那么的素朴淡雅,真的就宛如师父的为人处世。我亦终于理解了司马仲达为何说那句:“听诸葛抚琴,如观其肺腑也”,由此也令我感受到了古琴真正的玄妙之处。
      习琴至此,我彻底明白了我内心的诉求究竟是什么了,我想今生与琴的缘分,算是定下了!

                                                                                                         筱晨于戊戌年己未月书


      筱晨:广陵派古琴第十四代传承人、梅氏琴韵第四代衣钵继承人、筱晨琴筝工作室主人、一脉琴社河南分社长,师承于一脉琴社社长、省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古琴学会会长海月先生


上一篇:无
下一篇:习琴有感

友情链接:
学会概况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加入收藏